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涉案球员上诉遭拒,'不知罪'理由显弱,足协裁决强硬"

在9月10日,中国足球协会公布了一系列行业处罚名单后,不少球员开始相继做出情况说明。部分球员坦诚面对自己的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但也有一部分球员坚决认为自己没有错,他们坚决否认踢假球的说法。然而,在收到禁足令后,他们还是选择向中国足球提起上诉。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上诉的结果终于有了明确的答复。《新华社》确认,13名上诉球员的申请全部被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驳回。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因为中国足协的禁足令是根据“公安部门移交的刑事判决书认定的事实或询问/讯问笔录”为依据作出的处罚。这些球员已经在公安部门开具的判决书或笔录上签字,但他们却选择继续向足协申诉,这无疑是一种徒劳。

那么,为什么这些球员在已经签字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上诉呢?这只能说有些球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他们可能没有充分理解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也没有意识到签字所代表的责任和义务。

这次处罚中,“终身禁足”和“禁足5年”的区别在于,那些受到刑事处罚、有判决书的球员将面临终身禁足的处罚,而那些在卷宗上有违法行为但未受到刑事处罚的球员则会被禁足5年。根据相关规定,在2022年5月之前,如果涉案金额超过6万,就可以被定性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然而,在2022年5月以后,这个标准被降低到了3万。

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些球员在2022年5月之前收受“赃款”3万到6万之间,只被禁足5年;而某些在2022年5月之后收了3万块钱的球员却遭遇了终身禁足的处罚。这让一些球员感到不满和困惑,他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同样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处罚结果。

除了对处罚时间的不满外,还有一部分球员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犯错。他们认为收钱的比赛并没有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他们在场上尽力而为。有的球员甚至声称自己某些收钱的场次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替补登场或者根本就没上。更有人明确表示自己不知道赛后球队大佬给他的这笔钱来自哪里。这些球员的主张是钱收了但“我没干”、“我不知道”、“我是被动被推下水的”、“我没踢假球”。然而,“不知者无罪”作为上诉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

由于中国足球环境的复杂性,假球赌球案件的调查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虽然这次调查力度空前,但难免会有一些漏网之鱼。有些被禁足的球员把踢假球、赌球的责任归咎于被欠薪和生活压力,但实际上很多球员感到不服的原因在于同样的行为在其他球员身上却没有受到处罚。

在禁足名单中,这13名提起上诉又被拒绝的球员的过去几年的经历或许值得同情。然而,当他们收下这些来历不明的“黑金”时,就已经涉嫌违法。判决书和禁足令是他们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无论他们如何申诉、如何辩解,法律不会因为他们表面的可怜或无辜而改变判决结果。这是对足球界的警示,也是对所有参与者的警醒: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处理。

录像推荐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新闻